图书介绍
电子学基础 电路和元器件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Russell L. Meade,(美)Robert Diffenderfer著;蓝江桥,宋梅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2082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12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1035页
- 主题词:电路-教材;电子元件-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学基础 电路和元器件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Ⅰ部分 基础概念3
第1章 电子学基本概念3
目录3
1.1 电子学常识4
1.2.1 物质的定义5
1.2 物质的定义、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5
1.2.3 物质的化学状态6
1.2.2 物质的物理状态6
1.3 物质的构成7
1.4.2 原子模型8
1.4.1 粒子8
1.4 原子的结构8
1.4.3 原子序数和质量10
1.5.2 价电子11
1.5.1 目的11
1.4.4 原子层的概念11
1.5 电子理论基本概念11
1.6 离子12
1.7 改变电平衡的能量13
1.9 电子系统的实例14
1.8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14
1.10.2 电荷的基本定律15
1.10.1 静电的概念15
1.10 静电的基本原理15
1.10.3 极性和参考点16
1.10.5 电荷单位17
1.10.4 电荷的库仑公式17
1.11.2 电势或者电动势的单位18
1.11.1 电势的概念18
1.10.6 力场18
1.11 电势18
1.12.2 电流的模拟19
1.12.1 电流19
1.11.3 产生电势的方法19
1.12 运动的电荷19
1.12.4 描述电流与电荷运动、时间之间关系的公式20
1.12.3 电流的单位20
1.13 3个重要的电气参数21
1.14.3 开路22
1.14.2 闭路22
1.14 基本电路22
1.14.1 概述22
1.14.4 基本电子电路总结23
1.15 知识点汇总24
第2章 电气量纲和元件28
2.1.4 电阻29
2.1.3 电流29
2.1 基本的电气单位和符号29
2.1.1 电荷29
2.1.2 电位差29
2.1.5 电导30
2.2 计量单位制31
2.3.2 导体的类型32
2.3.1 导体的作用32
2.3 导体及其特性32
2.3.5 影响导体电阻的物理因素33
2.3.4 超导33
2.3.3 实心导体的电阻33
2.3.6 导线尺寸35
2.3.7 导线速查表36
2.4.2 分类37
2.4.1 用途37
2.4 电阻37
2.4.3 其他特殊类型的电阻器38
2.4.4 电阻类型和符号39
2.5 电阻色环代码40
2.4.5 电阻结构比较40
2.5.3 阻值误差色环41
2.5.2 颜色的意义41
2.5.1 色环代码的含义41
2.5.4 金色和银色作为因子42
2.5.6 其他色环系统43
2.5.5 高精度电阻43
2.6.3 仪表符号44
2.6.2 仪表种类44
2.6 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值44
2.6.1 测量的重要性44
2.6.5 用安培表测试电流45
2.6.4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5
2.6.6 用欧姆表测试电阻46
2.6.7 使用仪表的注意事项47
2.7.1 图的种类48
2.7 电子元件的图形符号48
2.7.2 一些基本符号49
2.7.3 框图50
2.7.4 原理图51
2.7.5 安全提示53
2.8 知识点汇总54
第3章 欧姆定律61
第Ⅱ部分 基础电路分析61
3.1.1 电阻为常量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62
3.1 欧姆定律以及电子量之间关系62
3.1.2 电压为常量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63
3.2 欧姆定律方程式的三种形式65
3.3 公制前缀和10的幂的应用举例67
3.4.1 电子流动方向68
3.4 电流方向68
3.5 极性和电压69
3.4.2 习用电流方向69
3.6 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70
3.7 功、能量和功率71
3.8 测量电能消耗72
3.8.2 基本功率公式的变形73
3.8.1 基本功率公式73
3.9 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常用形式74
3.10 知识点汇总77
第4章 串联电路82
4.1 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性83
4.2.2 欧姆定律方法85
4.2.1 串联电路总电阻公式85
4.2 串联电路的电阻85
4.3 串联电路的电压86
4.3.1 单个元件的电压87
4.3.2 电压分配规则88
4.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89
4.3.3 求供电电压89
4.5.2 总功率计算92
4.5.1 单个元件的功率计算92
4.5 串联电路的功率92
4.6 串联电路开路的效应以及故障调试提示93
4.7.1 短路95
4.7 串联电路短路的效应以及故障调试提示95
4.7.2 特殊的故障调试提示96
4.8 按照规范设计串联电路98
4.9.1 串联电压源99
4.9 特殊应用99
4.9.2 简单电压分配和参考点101
4.9.3 电压分配应用举例102
4.9.4 极性104
4.9.5 降压电阻器105
4.12 SIMPLER故障调试流程106
4.11 故障调试技术入门106
4.10 逻辑思考以及SIMPLER故障调试流程106
4.13 故障调试分级108
4.14.1 系统的本质109
4.14 故障调试的“系统”方法109
4.14.2 子系统110
4.14.3 系统的故障调试概念111
4.15 使用SIMPLER流程:(元件级故障调试)单个元件级调试举例112
4.14.4 其他常见系统的例子112
4.16 知识点汇总114
第5章 并联电路128
5.1 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征129
5.2 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值130
5.4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31
5.3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131
5.6.1 欧姆定律的方法133
5.6 计算总电阻(RT)的方法133
5.5 并联电路的电阻133
5.6.2 电导方法134
5.6.3 积除以和的方法136
5.6.5 假定电压法138
5.6.4 一种有效的简化方法138
5.6.6 并联电路电阻设计公式139
5.7.1 总功率140
5.7 并联电路的功率140
5.7.3 功率消耗和支路电阻值之间的关系141
5.7.2 各个支路上的功率消耗141
5.8 并联电路开路的效应以及故障调试提示142
5.9 并联电路短路的效应以及故障调试提示143
5.11 按照要求设计并联电路145
5.10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145
5.13 分流器147
5.12 并联电源147
5.13.2 双支路情形下的分流公式148
5.13.1 任意数量支路的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电流的通用公式148
5.14 知识点汇总150
第6章 串联-并联电路167
6.1 什么是串联-并联电路168
6.2 串联-并联电路的判断和分析方法170
6.3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71
6.3.2 利用“外部向电源推进”的方法172
6.3.1 利用欧姆定律172
6.3.3 “简化-重绘”法173
6.4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175
6.5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178
6.6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功率181
6.7 串联-并联电路中开路的影响以及故障调试的提示183
6.8 串联-并联电路中短路的影响以及故障调试的提示185
6.9 按要求设计串联-并联电路187
6.10 加载的分压器188
6.10.1 加载的两单元分压器190
6.10.2 多负载情况的三单元分压器191
6.10.3 实际的分压器形式194
6.11 惠斯通电桥电路195
6.12 知识点汇总199
第7章 基本网络定理213
7.2.1 基本定理214
7.2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214
7.1 一些重要术语214
7.2.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总结216
7.2.2 效率因子216
7.3 叠加定理218
7.4.1 定理定义222
7.4 戴维南定理222
7.4.2 戴维南定理总结224
7.5 诺顿定理226
7.6 诺顿等效参数和戴维南等效参数之间的转换229
7.7 知识点汇总230
第8章 网络分析技术236
8.1.2 极性分配237
8.1.1 背景知识237
8.1 假设回路或网孔电流分析方法237
8.1.3 使用回路/网孔分析方法的步骤238
8.2.2 使用节点分析方法的步骤242
8.2.1 背景知识242
8.2 节点分析方法242
8.3 △型网络与Y型网络之间的转化246
8.3.1 将Y型网络转化为等效的△网络247
8.3.2 将△网络转化为等效的Y网络248
8.3.3 利用转化技巧分析桥电路249
8.4 知识点汇总251
第Ⅲ部分 电量的产生与测量259
第9章 磁与电磁259
9.1.2 近代发现260
9.1.1 早期历史260
9.1 背景知识260
9.2 磁的基本定律、规则和术语261
9.2.1 关于磁力线的规则262
9.2.2 关于永磁体的一些实际要点263
9.3.2 载流导体的左手规则265
9.3.1 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265
9.3 电磁学基本原理265
9.3.4 多匝线圈周围的磁场266
9.3.3 平行载流导体之间的作用力266
9.3.5 确定电磁体磁极性的左手规则267
9.3.6 影响电磁体磁强度的因素268
9.3.7 目前已经讨论过的磁和电磁的要点269
9.4.2 B、H和磁导率因子之间的关系270
9.4.1 基本磁路270
9.4 重要的磁学单位、术语、符号和公式270
9.6 B-H曲线272
9.5 磁芯材料的实际考虑272
9.7 磁滞回线273
9.8.1 电动机动作275
9.8 感应及其相关效应275
9.8.2 发电机动作276
9.9 法拉第定律278
9.10.1 楞次定律279
9.10 楞次定律以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反作用279
9.10.3 电动机中的发电机作用280
9.10.2 发电机中的电动机作用280
9.11.1 磁存储介质281
9.11 一些实际的磁学应用281
9.11.2 工业器件和设备283
9.12 其他相关的磁学主题284
9.12.2 磁屏蔽罩285
9.12.1 环形线圈285
9.12.4 霍耳效应286
9.12.3 通过极靴修整磁场形状286
9.13 知识点汇总287
9.12.5 特殊材料类型287
第10章 测量仪器292
10.1 数字万用表293
10.2.1 工作原理294
10.2 模拟万用表(VOM)294
10.3 电压表负载效应295
10.2.2 VOM的重点总结295
10.4.1 高电压探头297
10.4 测量设备的特殊用途297
10.5.1 基本知识298
10.5 故障调试提示和有用的测量技术298
10.4.2 钳位电流探头298
10.4.3 其他设备298
10.5.2 电压表测量技术299
10.5.3 电流表测量技术300
10.5.4 欧姆表测量技术301
10.7 知识点汇总302
10.6 关于测量仪器的最后说明302
10.5.5 提防“潜在通路”302
第11章 基本交流参数305
11.1.1 直流和交流的区别306
11.1 背景知识306
11.1.3 角运动和坐标系的定义307
11.1.2 电力传输的交流307
11.1.4 交流的数学和图形概念308
11.2 交流电压的产生309
11.2.2 角度测量的弧度值311
11.2.1 正弦波311
11.3 变化率313
11.4 与交流正弦信号有关的知识总结314
11.6.1 周期波形315
11.6 周期和频率315
11.5 一些基本的正弦波描述符315
11.6.3 频率316
11.6.2 周期316
11.6.4 频率和周期的关系317
11.7 相位关系318
11.8.2 一些新的术语和参数320
11.8.1 有关术语的简单回顾320
11.8 重要的交流正弦波电流和电压值320
11.8.3 常用交流参数关系的总结(适用于正弦波)321
11.9 纯电阻的交流电路322
11.10.1 重要的波形324
11.10 其他周期波形324
11.10.2 非正弦波的形成325
11.10.3 非正弦波形的重要参数326
11.11 知识点汇总327
第12章 示波器335
12.1 背景知识336
12.2 示波器的关键组成部分337
12.3 水平和垂直信号合成得到波形341
12.4.1 一般知识342
12.4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和电流342
12.4.2 伏/格控件设置方法343
12.4.3 衰减测试探头344
12.5.1 重叠技术345
12.5 使用示波器比较相位345
12.4.4 通过测量电压求电流345
12.6 使用示波器确定频率346
12.5.2 双轨迹示波器方法总结346
12.8 知识点汇总349
12.7 经常与示波器共同使用的测试仪表349
第13章 电感357
第Ⅳ部分 反应性元件357
13.1 知识背景358
13.3 自电感360
13.2.2 楞次定律360
13.2 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回顾360
13.2.1 法拉第定律360
13.4 影响电感线圈电感值大小的因素361
13.5 电感的串联和并联362
13.5.2 电感的并联363
13.5.1 电感的串联363
13.6 电感线圈磁场中存储的能量365
13.7 L/R时间常数366
13.8.2 曲线与电路参数的关系370
13.8.1 以e为底的负数次幂图370
13.8 采用e辅助计算电路参数370
13.8.3 以e为底的负数次幂与L/R时间常数的关系371
13.8.4 快速衰减的磁场感生更高电压373
13.10.1 典型故障374
13.10 故障调试提示374
13.9 电感线圈的总结说明374
13.11 知识点汇总375
13.10.3 线圈的匝短路375
13.10.2 线圈开路375
第14章 交流电路中的感抗384
14.2 纯电感交流电路里V和I的关系385
14.1 纯电阻交流电路里V和I的关系385
14.4 感抗和电感值的关系387
14.3 感抗的概念387
14.5.1 变化率与频率的关系388
14.5 感抗与交流频率的关系388
14.5.2 变化率与角速度的关系389
14.6.2 运用欧姆定律390
14.6.1 XL的公式390
14.6 计算XL的方法390
14.7 串联和并联时的感抗391
14.8 与电感线圈有关的感抗知识总结392
14.10 知识点汇总394
14.9 电感线圈的品质因子Q394
第15章 交流电路中的RL电路404
15.1.2 简单L电路405
15.1.1 简单RL电路405
15.1 简单RL电路复习405
15.2.1 背景知识406
15.2 运用矢量描述并确定幅度和方向406
15.2.2 矢量的绘制和测量407
15.3 基本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08
15.3.1 勾股定理409
15.3.2 三角函数410
15.4 串联RL电路的基本分析411
15.4.1 用勾股定理分析串联RL电路412
15.4.2 利用三角函数求解串联RL电路的相位信息413
15.4.3 利用三角公式求解串联RL电路里的电压415
15.4.4 串联RL电路里的阻抗分析416
15.4.5 串联RL电路的分析总结418
15.5 并联RL电路的基本分析419
15.5.1 未知情况下求Z的公式421
15.5.2 并联RL电路的分析总结422
15.6 电感线圈和RL电路的实际应用举例423
15.7 知识点汇总425
第16章 基本变压器原理435
16.2 耦合系数436
16.1 知识背景436
16.3 互电感和变压器437
16.4 其他线圈之间的互电感438
16.4.3 k和M的关系439
16.4.2 并联线圈439
16.4.1 串联线圈439
16.5.1 匝数比440
16.5 重要的变压器比值440
16.5.2 电压比441
16.5.3 电流比442
16.5.4 阻抗比443
16.7.1 功率变压器445
16.7 一些变压器的特性445
16.6 变压器损耗445
16.7.3 射频(RF)变压器和线圈448
16.7.2 音频变压器448
16.8.1 线圈开路449
16.8 故障调试提示449
16.7.4 颜色编码449
16.8.2 线圈短路450
16.9 知识点汇总451
第17章 电容459
17.2 静电场460
17.1 电容的定义和性质460
17.3 充电和放电461
17.3.1 充电过程462
17.3.2 放电过程463
17.4 电容的单位464
17.6 影响电容值的因素465
17.5 电容器静电场的储能465
17.6.2 电介质强度466
17.6.1 介电常数466
17.7 电容公式467
17.8 串联和并联时的总电容469
17.9.1 并联电容器的电容472
17.9 3个或更多电容器串联时的电压计算472
17.10 RC时间常数473
17.9.2 并联电容器上的电荷分布473
17.11.1 综合分类477
17.11 电容器类型477
17.11.2 电容器及其特性478
17.11.3 额定参数481
17.13.4 利用欧姆表进行普通测试483
17.13.3 故障调试技术483
17.12 常用的颜色编码483
17.13 典型故障和故障调试技术483
17.13.1 电容器开路的原因483
17.13.2 电容器短路的原因483
17.13.5 正常的电容器484
17.14 知识点汇总485
第18章 交流电路中的容抗497
18.2 纯电容交流电路里的V-I关系498
18.1 纯电阻交流电路里的V-I关系498
18.4 Xc和电容值的关系500
18.3 容抗的概念500
18.6.2 基本的Xc公式501
18.6.1 欧姆定律方法501
18.5 Xc和交流频率的关系501
18.6 计算Xc的公式501
18.7.1 串联的容抗503
18.7 容抗的串联和并联503
18.6.3 Xc公式变换求f和C503
18.7.2 并联的容抗504
18.8 电压、电流和容抗505
18.10 知识点汇总508
18.9 电容和容抗的小结508
第19章 交流电路中的RC电路518
19.2 串联RC电路分析519
19.1 简单R和C电路的复习519
19.2.2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幅度值520
19.2.1 相位矢量的位置信息520
19.2.5 利用三角公式求解相角521
19.2.4 在阻抗图中求解Z521
19.2.3 在V-I矢量图中求解VT521
19.2.7 利用阻抗图求解相角522
19.2.6 利用V-I矢量图求解角度522
19.3.1 背景信息523
19.3 串联RC网络的相移应用523
19.3.2 串联RC电路知识总结526
19.4.1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IT527
19.4 并联RC电路分析527
19.4.2 利用三角函数求解相角528
19.4.3 并联RC电路求解阻抗529
19.4.4 并联RC电路的知识总结530
19.6 线性整形和非正弦波形532
19.5 RC电路和RL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32
19.7 RC电路的其他应用535
19.8 RC电路的故障调试和注意事项536
19.9 知识点汇总537
第20章 RLC电路分析545
20.1.1 电阻电路回顾546
20.1 基本RLC电路分析546
20.1.2 电感电路回顾547
20.1.3 电容电路回顾548
20.2.2 串联RLC电路分析550
20.2.1 没有电阻的简单串联LC电路550
20.2 串联RLC电路550
20.3.1 简单LC电路分析554
20.3 并联RLC电路554
20.3.2 并联RLC电路分析555
20.4.2 纯电阻电路的功率557
20.4.1 背景知识557
20.4 交流电路的功率557
20.4.5 视在功率558
20.4.4 综合考虑电阻和电抗的功率558
20.4.3 纯电抗电路的功率558
20.4.6 真实功率559
20.5.1 直角和极坐标概述562
20.5 直角和极坐标形式562
20.5.3 直角坐标563
20.5.2 相位矢量563
20.5.4 极坐标表示法565
20.5.6 利用科学计算器把直角坐标转换到极坐标形式566
20.5.5 直角坐标转换到极坐标形式566
20.5.7 极坐标转换到直角坐标形式567
20.5.8 利用科学计算器把极坐标转换到直角坐标形式568
20.6.2 减法(直角坐标)569
20.6.1 加法(直角坐标)569
20.6 代数运算569
20.6.4 除法(极坐标形式)570
20.6.3 乘法(极坐标)570
20.7.1 串联RLC电路分析和矢量分析举例571
20.7 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应用571
20.6.5 求幂(极坐标形式)571
20.6.6 求根(极坐标形式)571
20.7.2 并联RLC电路分析573
20.7.3 混合电路计算举例574
20.8 知识点汇总575
第21章 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587
21.2 串联谐振特性588
21.1 XL、XC以及频率588
21.3.1 基本公式590
2 1.3 谐振频率公式590
21.3.3 其他形式591
21.3.2 fr公式的其他形式591
21.4.3 相角和频率(f)关系曲线图593
21.4.2 阻抗(Z)和频率(f)关系曲线图593
21.4 一些谐振曲线593
21.4.1 电流(I)和频率(f)关系曲线图593
21.5.3 Q值与L/C的关系594
21.5.2 Q等于XL/R或XC/R594
21.5 Q和谐振电压升高594
21.5.1 Q与响应特性的关系594
21.5.4 谐振电压升高595
21.6 并联谐振特性596
21.7.1 Q大于10的情况597
21.7 并联谐振公式597
21.8 耦合负载对谐振电路的影响598
21.7.2 Q小于10的情况598
21.10.1 选择性599
21.10 选择性、带宽和通带599
21.9 Q以及谐振阻抗升高599
21.10.3 带宽和Q的关系600
21.10.2 带宽和通带600
21.11 与谐振电路有关的测量601
21.10.5 通带601
21.10.4 并联谐振电路阻尼601
21.12.1 分布电容604
21.12 简单元件的特殊符号604
21.12.2 电感线圈的自谐振605
21.13.3 非谐振滤波器606
21.13.2 一般原理606
21.12.3 分布或杂散电感606
21.12.4 元件的等效电路606
21.13 谐振和非谐振RLC电路的滤波器应用606
21.13.1 概述606
21.13.4 低通滤波器的应用608
21.13.5 高通滤波器609
21.13.7 谐振滤波器611
21.13.6 高通滤波器的应用611
21.14 知识点汇总613
第22章 半导体材料和PN结631
第Ⅴ部分 设备与电路介绍631
22.1.1 原子结构632
22.1 半导体材料632
22.1.2 半导体的原子结构633
22.1.3 共价键634
22.1.4 N型半导体635
22.1.5 P型半导体636
22.2 PN结637
22.1.6 更多关于N型和P型半导体637
22.2.1 PN结的偏置电压639
22.2.2 PN结的特性曲线641
22.3 知识点汇总642
第23章 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645
23.1 二极管646
23.2 二极管模型647
23.2.1 二极管电压模型648
23.2.2 二极管常用参数651
23.3 整流二极管652
23.4 开关二极管655
23.5.1 二极管削峰电路656
23.5 正弦输入656
23.5.2 二极管钳位电路661
23.6 齐纳二极管663
23.6.1 齐纳二极管的电压模型666
23.6.2 齐纳二极管限幅电路669
23.7.1 隧道二极管671
23.7 其他类型的二极管671
23.7.4 发光二极管672
23.7.3 肖特基二极管672
23.7.2 变容二极管672
23.8 知识点汇总673
第24章 电源电路684
24.1 电源电路元件685
24.2.1 半波整流器电路686
24.2 整流器电路686
24.2.2 全波整流器电路690
24.2.3 桥式整流器693
24.2.4 基本整流器电路特性总结696
24.3.1 电容滤波器697
24.3 基本电源滤波器697
24.3.2 电感滤波器698
24.3.3 滤波器网络699
24.3.4 电源波动700
24.4 简单电源调节器701
24.5 基本电压倍增器电路702
24.6 高级电源电路探讨704
24.7 电源电路的故障调试708
24.8 知识点汇总710
第25章 双极型晶体管725
25.1 晶体管的基本类型726
25.2 BJT偏置电压和电流727
25.3 晶体管工作原理729
25.4 BJT特性曲线733
25.5 NPN晶体管电路模型735
25.6.1 用作开关和电流放大器的BJT736
25.6 BJT的基本使用方法736
25.6.2 用作电压放大器的BJT737
25.7.1 最大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V(BR)CEO)739
25.7 其他BJT参数739
25.7.3 最大发射结反向击穿电压(V(BR)EBO)742
25.7.2 最大集电结反向击穿电压(V(BR)CBO)742
25.7.5 交流增益(βac或hfe)743
25.7.4 最大集电极电流(IC)和耗散功率(Pd)743
25.8 技术员参考信息744
25.9 知识点汇总746
第26章 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752
26.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753
26.2.1 固定基极偏置754
26.2 晶体管偏置电路754
26.2.2 固定射极分压器偏置755
26.3 放大器电路结构757
26.3.1 共射(CE)放大器758
26.3.2 共集(CC)放大器763
26.3.3 共基(CB)放大器766
26.4 根据信号幅度的分类768
26.5 根据工作状态类别的分类769
26.5.1 A类工作状态放大器772
26.5.2 B类工作状态放大器772
26.5.3 AB类工作状态放大器773
26.5.4 C类工作状态放大器773
26.6 晶体管放大器分析774
26.7 知识点汇总778
第27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电路790
27.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791
27.1.1 JFET特性曲线和参数793
27.1.2 JFET放大器的偏置796
27.1.3 JFET放大器电路798
27.2 MOS场效应晶体管800
27.2.1 耗尽型MOSFET801
27.2.2 增强型MOSFET806
27.3 场效应晶体管的使用注意事项810
27.4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811
27.5 场效应晶体管(FET)总结816
27.6 知识点汇总817
第28章 运算放大器822
28.1 背景知识823
28.1.1 关于运算放大器的封装824
28.1.2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825
28.1.3 运算放大器参数825
28.1.4 运算放大器基础知识827
28.2 反相放大器828
28.3 同相放大器829
28.4.1 单端输入模式832
28.4.2 双端输入(差分输入)模式832
28.4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模式832
28.4.3 比较器电路833
28.4.4 减法器电路833
28.4.5 共模输入834
28.5 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数学应用835
28.5.1 加法放大器835
28.5.2 积分器电路837
28.5.3 微分器电路837
28.5.4 仪表放大器838
28.5.5 运放施密特触发器电路839
28.6 特殊用途的运算放大器840
28.6.1 串联线性电压调节器840
28.6.2 音频放大器841
28.7 运算传导放大器(OTA)842
28.7.1 差分放大器842
28.7.2 施密特触发比较器843
28.8 有源滤波器电路844
28.9 数字接口电路849
28.9.1 模数转换器(ADC)849
28.9.2 数模转换器(DAC)850
28.10 电子学的展望851
28.11 知识点汇总852
第29章 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866
29.1 振荡器介绍867
29.2 LC正弦波振荡器868
29.2.1 哈特利(Hartley)振荡器868
29.2.2 考匹茨振荡器871
29.2.3 稳频振荡器873
29.3 晶体振荡器874
29.4 RC正弦波振荡器877
29.4.1 RC移相振荡器877
29.4.2 维桥振荡器878
29.5 多谐振荡器880
29.5.1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880
29.5.2 非稳态多谐振荡器883
29.6 知识点汇总887
第30章 晶闸管893
30.1 可控硅整流器(SCR)894
30.1.1 可控硅整流器的工作原理894
30.1.2 可控硅整流器电路897
30.1.3 其他类型的可控硅整流器899
30.2 双端交流开关晶体管902
30.3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晶体管903
30.4 晶闸管的故障调试905
30.5 知识点汇总906
第31章 光电子学909
31.1 光学源(光电发射体)910
31.1.1 发光二极管910
31.1.2 七段发光显示914
31.2 光感应器件(光电探测器)916
31.2.1 光敏二极管916
31.1.3 激光二极管916
31.2.3 光敏可控硅整流器(PhotoSCR)和光敏三端可控硅开关晶体管(PhotoTRIAC)917
31.2.4 光敏电阻(光敏电导单元)917
3 1.2.2 光敏三极管和光敏达林顿管917
31.2.5 光电电池(太阳能电池)918
31.3 光隔离器918
3 1.4 光纤光缆系统921
31.4.1 光纤光缆921
3 1.4.2 数字通信系统923
31.5 光电应用电路924
3 1.6 知识点汇总925
附录A 色环代码929
附录B 答案933
附录C 挑战性故障调试测试结果1010
热门推荐
- 874219.html
- 2754115.html
- 2681546.html
- 3163403.html
- 1377173.html
- 3431900.html
- 3160794.html
- 527105.html
- 2230871.html
- 429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7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4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4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3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4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2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7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388.html